1.生物柴油的发展前景

2.什么是轻质燃料油?用途与指标是什么?

3.燃油期货的国内状况

4.57号燃料油是5~7号燃料油吗

5.的政策

6.生物燃油 是什么?

2010年燃料油价格_2021年燃料油价格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0年2月25日讯(郑言)

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是一种含有机质的沉积岩,为低热值固体化石燃料,可以用来炼油。油页岩是一种干馏后可获得页岩油的高灰分致密薄层状可燃有机岩。由于其内部含有固体有机质,可以用加热干馏技术炼制出页岩油,从页岩油可获得燃料油,可作为石油制品的代替品,因此被称为“人造石油”,可作为燃杆油或进一步加工制成汽油、柒油和下游石化产品,也可以直接作为锅炉燃杆进行发电。

在能源紧缺、油价高企的时代,页岩油的开发与利用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2008年8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投资4亿元,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启动了我国第一个颗粒油页岩干馏炼油“先导基地”项目。“该项目较之传统工艺技术先进,油页岩利用率高,油收率高,处理量大,它将是我国页油岩工业自主创新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有关专家对此高度评价。

油页岩是一种潜在的、储量巨大的能源,油页岩的开发和利用是世界石油的有益补充和替代。目前对油页岩取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式,即将储存于地下的油页岩开出来,在干馏炉中将油页岩加热至约5000℃,使其分解产生页岩油,所剩余的残渣可以用于燃烧发电、制造水泥、砖等建筑材料。世界油页岩极其巨大,但油页岩分布区地质勘探程度低,所以很难对全球的油页岩量准确预刚。据美国《油气》公布的统计数字,全世界页岩油储量约11万亿-13万亿吨,远远超过石油储量。

我国油页岩储量很丰富。2004-2006年新一轮全国油气评价结果显示,全国油页岩为7199.4亿吨,可2432.4亿吨;页岩油476.4亿吨,可159.7亿吨;页岩油可回收119.8亿吨。2006年国土部、国家发改委委托吉林大学开展的全国油页岩调查认为,中国油页岩估计有7,000亿吨,若换算成页岩油,至少有300亿吨,是中国原油可储量的20几倍。未来油价高涨、趋紧的状况很难改变,相对于高油价,开发油页岩等非常规能源日益变得有利可图。油页岩遍布20个省和自治区、47个盆地和80个含矿区,主要分布在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柴达木、伦坡拉、羌塘、茂名、大杨树、抚顺等9个盆地。与常规石油相比,页岩油可回收量相当于全国石油可量的56.5%,未来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将成为常规油气的重要补充。

根据能源局公布的数据,中国2009年生产原油1.89亿吨,净进口原油达到1.99亿吨,这也就是说,中国使用的石油有一多半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1.3%,自从1993年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由当年的6%一路攀升,到2006年突破45%,其后每年都以2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向上攀升,2007年为47%,2008年为49%,到2009年突破50%警戒线。今后还有增长的趋势。因此发展页岩油等非常规能源以代替部分原油,有明显的重要战略意义。

我国油页岩品质较好、矿层产状平缓、储量分布集中、沉积环境稳定,使得页岩油具有作为替代能源的巨大潜力。以吉林省为例,目前该省已探明油页岩储量为174亿吨,含油率超过7%,即便以含油率5%计算,也可开8.7亿吨页岩油。我国每年在煤炭开过程中产生的油页岩近千万吨,仅抚顺西露天矿油母页岩每年排弃量就已达800万吨。可见沉睡的油页岩一旦被唤醒,喷发出来的能量是难以估量的。我国油页岩的开发利用已有80年的历史,规模也比较大,在页岩油的提炼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技术经验,曾经对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大庆、胜利等油田相继发现,并投入大规模开发。生产成本较高的页岩油开发规模逐渐萎缩,勘察工作基本停滞,油页岩开发利用技术也止步不前。

近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走高和油页岩开发利用技术的进步,中国油页岩行业的发展又迎来转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抚顺、茂名、桦甸等油页岩矿,又纷纷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发油页岩。同时,一些新兴的油页岩项目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2008年国内年产页岩油约40万吨,其中抚顺矿业集团油页岩炼油厂是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最大的油页岩提炼厂,产量达到35万吨。据中国石油大学钱家麟教授等专家预刚,至2015年中国页岩油年产量达到80万吨,爱沙尼亚页岩油产量达到200万吨,巴西30万吨,世界页岩油年产量增至约350万吨。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在油页岩利用技术方面的投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工作。页岩油是一种替代能源,由于页岩油中的烯烃等不饱和烃含量很高,所以它的不稳定性远远高于其他从原油炼成的油品。也就是说,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决定,页岩油只能直接用作燃料油的组分。如果要用于生产轻质油品如汽油、柴油等,则必须将页岩油进一步加工(如加氢等),这就另需加工的设备,增加投资,费时费力,因而当前在中国,生产出来的页岩油,不再加工而直接出售了。

目前我国已经掌握油页岩综合开发与利用的关健技术与集成技术,油页岩炼制、低热值煤发电技术也日趋成熟,技术上的障碍越来越少。针对现有抚顺炉单台装置处理能力小、油收率低、污染环境等缺点,抚矿集团于2006年成立了“辽宁省抚矿集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油页岩综合利用作为重点,开发大型油页岩干馏新工艺和相应的生产装置,研发页岩油生产过程的废水、废渣的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中煤集团支持所属的龙江哈尔滨煤化工公司开展油页岩流化干馏炼油的中试(日加工油页岩50吨),已取得初步成功,日加工油页岩2000吨的工业试验装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初步通过。

我国石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石油供不应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好在我国还有丰富的油页岩。因此,我国及早做好准备,迎接世界油页岩大开发的到来。通过油页岩大开发,接替部分常规油气,缓解我国能源压力。

根据我国具体情况,业内建议开展全国新一轮油页岩调查和评你制定油页岩勘探、开发技术标准及规范;牵头组织有实力的科研院所进行联合攻关,尽快形成适合我国实际的干馏、燃烧新技术新工艺;制定类似煤层气的油页岩勘探开发产业扶植政策;积极发展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适度引进国外技术和资金,坚持“以我为主”的勘探开发原则。

油页岩开和干馏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正是为了解决环保问题,所以提出了综合利用的思路。

在开环节,由于油页岩埋藏在地下,需要不断抽出地下水,这与开煤炭等矿产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一致。由于煤矿行业对于这个环保问题有许多自己的解决办法,钱家麟认为不是油页岩开利用的主要环保问题,主要问题仍然在干馏环节。由于在页岩油气的冷却环节必须直接使用大量的水,所以会使水被污染。国外对于污水的解决办法一般是用生物处理,培养细菌分解水中的污染杂质,但成本较高。目前解决办法是,改进工艺,尽量少用冷却水,并取循环供水的办法,少量水的排放,可用于种树,或者焚烧掉。

环保问题是油页岩开发利用中最重要的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不仅会污染土壤、水源、空气,还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所以在油页岩开发利用项目的前期规划中,需将总投资的20%投入到环保设施中

生物柴油的发展前景

话说金融危 自己选段落机 [编辑本段]定义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编辑本段]类型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编辑本段]特征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在对待这次震撼世界的亚洲金融危机的问题上,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态度坚定地表示,“人民币坚决不贬值,不增加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的危机和困难。”“我们是亚洲的一分子,同舟共济,决不乘人之危。”所代表的中国的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许。海内外媒体都普遍认为是带领中国人民在经济改革大潮中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最佳人选。(以上内容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1998年第10期《谈讲话的语言特色》)

[编辑本段]美国金融危机演共经历三个阶段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编辑本段]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新特点: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国际传染并非近年方才出现的现象。1873年,德国和奥地利经济繁荣,吸引资本留在国内,对外信贷突然中止,导致美国杰·库克公司经营困难;1890年,伦敦巴林兄弟投资银行对阿根廷债权发生支付危机,加之当年10 月纽约发生金融危机,伦敦一系列企业倒闭,巴林银行几乎于当年11月份倒闭,只是在英格兰银行行长威廉·利德代尔牵头组织的银团担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幸免,但英国对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的因此事而锐减,致使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1893年;1928年春,纽约股市开始繁荣,汲干了本可投向德国、拉丁美洲的信贷源泉,导致上述国家和地区陷入经济萧条。中止发放海外信贷很可能加速海外经济衰退,后者又会反过来对导致这一切的国家发生影响。20世纪 90年代,伴随着国际游资的膨胀,国际货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根据巴里·艾森格林和迈克尔·博多在2001年完成的一项研究,现在随机挑出的一个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都比13年大1倍,国际货币、金融危机的传染性也大大增强,往往爆发不久就如同传染病一样迅速从最早爆发危机的国家或地区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舆论界留下了许多描绘这一现象的词汇:1994年墨西哥危机的“龙舌兰酒效应”、“亚洲流感”、 “俄罗斯”等等不一而足,而对货币、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研究也迅速兴起。由于多种危机传染机制需要在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才能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我国依靠资本项目的适度管制和金融服务市场低开放度而在19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但时至今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尽管我国资本项目仍未完全开放,危机传染的风险已经大大上升,震撼国际金融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了新特点。

广义的货币、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渠道可以划分为非偶发性传染渠道、偶发性传染渠道两大类,前者指在危机爆发前的稳定期和危机期都同样存在的传染渠道;后者指仅出现于危机爆发后的传染渠道。由于第一类传染渠道源于国家或地区间实际的经济金融联系,危机的传染来自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动,因此又称为“真实联系渠道”,或“基于基本面的传染”,主要包括贸易联系与竞争性贬值、政策调整、随机总需求流动性冲击等途径。偶发性传染与经济基本面无关,仅仅是投资者或金融市场其他参与者行为(特别是非理性行为)的结果,因而又有“真正的传染”、“纯粹的传染”之称,主要包括内生流动性冲击、多重均衡和唤醒效应、政治影响传染等途径。但这些传染机制往往是建立在贸易联系和“中心”国家对“边缘” 国家投资的基础之上,是因为来自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纷纷弃新兴市场资产而追逐母国优质资产所致。而就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而言,贸易联系与外国对华投资机制的作用可能并不十分关键,反而是中国对外投资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危机传染途径,而且这样的危机传染途径的重要性还会日趋提升。

[编辑本段]为何出现金融危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7%。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

[编辑本段]亚洲金融危机

19年亚洲金融危机概况

19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 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金融危机600多点。香港特区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 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 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在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什么是轻质燃料油?用途与指标是什么?

从销售额的角度看,2012年精细化工产品占到行业总体销售额的70%以上,能源产品不足30%,造成两种产品比例悬殊的主要原因在于生物柴油原材料价格高涨且销售渠道不畅,生产企业很难从能源产品上获得利润,而精细化工产品因为其附加值较高、环保等特点明显以及销售渠道成熟等原因,获得生产企业和市场的青睐,逐渐成为生物柴油行业的主要细分产品。

与同属清洁车用替代燃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相比,我国生物柴油生产相对发展缓慢。从我国成品油需求来看,柴油相对汽油更加短缺,在我国发展生物柴油不仅有助于降低车辆尾气污染物排放,也具有缓解柴油短缺的现实意义。考虑到废弃油脂是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产业化发展还能解决废弃油脂再次进入食品领域从而危害大众健康的问题。但目前,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受到生产成本较高、政策扶持不足、相关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的制约。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讨论,有助于明确产业定位、理清发展思路,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我国生物柴油生产与示范我国2010年生物柴油产能约300万t/a,产量约20万t,主要原料为餐饮废油、榨油废渣等,产品主要用于农用动力机械及公路、水路和铁路运输动力机械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柴油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进程也比较缓慢。自“十五”开始,加大对生物柴油研发的投入,但由于后期相关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尽管在建和规划的产能已有一定规模,但产能利用率不高。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生产主体为民营企业,国企和外企也有涉足。2008年7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公司以麻风树为原料的示范装置建设。其中,中国海油在海南的6万t/a装置于2010年底建成投产,是目前已建成的我国最大的生物柴油示范项目。

国内相关政策“十五”期间,生物柴油相关研究课题进入国家科技攻关。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的生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物柴油的发展。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发展以小桐子、黄连木、油桐、棉籽等油料作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逐步建立餐饮等行业的废油回收体系”,并提出生物柴油发展目标为:生物柴油年利用量到2010年达到20万t,2020年达到200万t。

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等部门对国家批准的工业示范装置已制订一系列政策,包括工业装置建设的,增值税、所得税减免,建成运转后达到合同指标的奖励等。但从总体上看,相关政策对产业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尚不显著,政策连续性不强,甚至出现反复。例如,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发文规定:“以动植物油为原料,经提纯、精炼、合成等工艺生产的生物柴油,不属于消费税征税范围”,但在2008年《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又将生物柴油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直至2011年6月,国家财政部与税务总局再次发布通知对以利用废弃的动植物油生产纯生物柴油免征消费税。

总部设在德国汉堡的行业期刊《油世界》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生物柴油产量在经过数年的持续增加之后,目前已经开始下滑。

中国为解决能源节约、替代和绿色环保问题制定了一些政策和措施,早有一些学者和专家己致力于生物柴油的研究、倡导工作。中国生物柴油的研究与开发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一部分科研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内容涉及到油脂植物的分布、选择、培育、遗传改良及其加工工艺和设备。目前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无疑将有助于中国生物柴油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可以预计,在2-3年内,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将会有突破性进展并达到实用水平。

著名学者闵恩泽院士在《绿色化学与化工》一书中首先明确提出发展清洁燃料生物柴油的课题:原机械工业部和原中国石化总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就拨出专款立项,由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和贵外I山地农机所承担课题,联合研究长达10 年之久,并邀请中国石化科学院的专家詹永厚做了大量基础试验探索;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的施德路先生也曾于1985 年进行了生物柴油的试验工作;辽宁省能源研究所承担的中国——欧共体合作研究项目也涉及到生物柴油;中国科技大学、河南科学陆军化学所等单位也都对生物柴油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系统研究始于中国科学院的“八五”重点科研项目:“燃料油植物的研究与应用技术”,完成了江流域燃料油植物的调查及栽培技术研究,建立了30公顷的小桐子栽培示范片。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长沙市新技术研究所与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对能源植物和生物柴油进行了长达10年的合作研究,“八五”期间完成了光皮树油制取甲脂燃料油的工艺及其燃烧特性的研究;“九五”期间完成了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植物油能源利用技术”。

1999-2002年,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承担并主持了国家林业局引进国外先进林业技术(948项目)—— 《能源树种绿王树及其利用技术的引进》,从南非、美国和巴西引进了能源树种绿玉树(Euphorbiatim-cal li)优良无性系;研制完成了绿玉树乳汁榨取设备;进行了绿玉树乳汁成份和燃料特性的研究:绿玉树乳汁催化裂解研究有阶段性成果。

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在发展生物柴油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长期徘徊在初级研究阶段,未能形成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尚未针对生物柴油提出一套扶植、优惠和鼓励的政策办法,更没有制定生物柴油统一的标准和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因此,中国进入了WTO之后,在如何面对经济高速发展和环境保护和双重压力这种背景下,加快高效清洁的生物柴油产业化进程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发展生物柴油,中国有十分丰富的原料。中国幅员辽阔,地域跨度大,水热分布各异,能源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主要的科有大戟科、樟科、桃金娘科、夹竹桃科、菊科、豆科、山茱萸科、大风子科和萝摩科等。目前中国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发展初期,要从总体上降低生物柴油成本,使其在中国能源结构转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向基地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实行集约经营,形成产业化,才能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生物柴油发展之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在中国加入WTO的大好形势下,中国的经济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会有增无减,只要把关于生物柴油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业化,则其在柴油引擎、柴油发电厂、空调设备和农村燃料等方面的应用是非常广阔的。

中国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储量又很有限,大量进口石油对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提高油品质量对中国来说就更有现实意义。而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清洁和安全三大优势。专家认为,生物柴油对中国农业结构调整、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目前,汽车柴油化已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据专家预测,到201 0年,世界柴油需求量将从38%增加到45%,而柴油的供应量严重不足,这都为油菜制造生物柴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生物柴油产业还可促进中国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如发展油料植物生产生物柴油,可以走出一条农林产品向工业品转化的富农强农之路,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柴油的供需平衡问题也将是中国未来较长时间石油市场发展的焦点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到2005年,随着中国原由加工量的上升,汽油和煤油拥有一定数量的出口余地,而柴油的供应缺口仍然较大。预计到2010年柴油的需求量将突破1亿吨,与2005年相比,将增长24%;至2015年市场需求量将会达到1.3亿吨左右。近几年来,尽管炼化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改造,生产柴汽比不断提高,但仍不能满足消费柴汽比的要求。目前,生产柴汽比约为1.8,而市场的消费柴汽比均在2.0以上,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的消费柴汽比甚至在2.5以上。随着西部开发进程的加快,随着国民经济重大基础项目的相继启动,柴汽比的矛盾比以往更为突出。因此,开发生物柴油不仅与目前石化行业调整油品结构、提高柴汽比的方向相契合,而且意义深远。

目前中国生物柴油技术已取得重大成果: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和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公司都已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相继建成了规模超过万吨的生产厂,这标志着生物柴油这一高新技术产业已在中国大地上诞生。

中国工程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十五”发展纲要提出发展各种石油替代品,将发展生物液体燃料确定为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生物柴油产业得到了院领导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等部门的支持,并已列入有关国家。

▲《财税[2010]118号》经院批准,对利用废弃的动物油和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的纯生物柴油免征消费税。现将有关政策通知如下:从2009年1月1日起,对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纯生物柴油免征消费税:(一)生产原料中废弃的动物油和植物油用量所占比重不低于70%。(二)生产的纯生物柴油符合国家《柴油机燃料调合生物柴油(BD100)》标准。从2009年1月1日至本通知下发前,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已经缴纳的消费税,符合本通知第一条免税规定的予以退还。 我国在生物柴油的标准制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07年首个柴油机燃料调和用生物柴油的国家标准B100开始正式实施。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公布了《生物柴油调和燃料(B5)》标准。该标准于2011年2月1日开始实施。

由上述发展趋势可看出,出于成品油来源多样化、杜绝“地沟油”进入餐饮行业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对生物柴油领域的重视度在日趋增加。

我国生物柴油技术路线评价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十分广泛,包括菜籽、大豆、工业和餐饮废油脂等,而一些木本油料作物例如麻风树、黄连木、文冠果和光皮树等也表现出较大的应用开发潜力。这些技术路线在经济、环境和能效方面表现不一,因此如何根据区域特点发展合适的技术,成为生物柴油相关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经济性评价生产成本比较高是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的最大障碍。

《油世界》称,欧盟地区今年的生物柴油产量料自上年的913万吨下滑至900万吨,从而终结很长一段时间的增长趋势。

报告还称,美国今年的生物柴油产量料自上年的329万吨增加至348万吨,但今年7月至12月期间的生物柴油产出料减少36万吨,但美国明年的生物燃料产出前景依然光明。

“鉴于美国2012/13年度豆油供应紧俏,令该国的生物柴油产出达到规定的水平还是具有一定困难的。”

报告指出,预计今年,阿根廷的生物柴油产出料自上年的243万吨小幅增加至245万吨,而2011年,该国的生物柴油产出增加了60万吨。

报告称,“阿根廷的生物柴油产商目前正面临出口销售大幅下滑和国内消费大幅缩减的困扰。”

低迷的大豆产出导致豆油价格走高,这也令巴西今年的生物柴油产量料自上年的235万吨下滑至229万吨。

但巴西上调了明年生物柴油混合比率方面的要求,这会令该国明年的生物柴油产出前景光明。

燃油期货的国内状况

轻质燃料油一般泛指沸点范围约50~350℃的烃类混合物,但含意并不十分严格。在石油炼制工业中,它可以指轻质馏分油,也可以指轻质油产品。

在石油化工行业,常把轻质油称为轻油,主要包括石脑油和常压瓦斯油,它们主要来源于原油蒸馏装置,是管式炉裂解制取乙烯的重要原料。

在煤化工行业,常把煤焦油和煤直接液化,产物中的沸点低于210℃的轻馏分也称为轻油或轻质油。

扩展资料:

根据不同的标准,燃料油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1、根据出厂时是否形成商品,燃料油可以分为商品燃料油和自用燃料油。商品燃料油指在出厂环节形成商品的燃料油;自用燃料油指用于炼厂生产的原料或燃料而未在出厂环节形成商品的燃料油。

2、根据加工工艺流程,燃料油亦叫做重油,可以分为常压重油、减压重油、催化重油和混合重油。常压重油指炼厂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出的重油(俗称油浆);混合重油一般指减压重油和催化重油的混合,包括渣油、催化油浆和部分沥青的混合。

3、根据用途,燃料油分为船用内燃机燃料油和炉用燃料油两大类,两类都包括馏分油和残渣油。馏分油一般是由直馏重油和一定比例的柴油混合而成,用于中速或高速船用柴油机和小型锅炉。

后者主要是减压渣油、或裂化残油或二者的混合物,或调入适量裂化轻油制成的重质石油燃料油,供低低速柴油机、部分中速柴油机、各种工业炉或锅炉作为燃料。

百度百科——轻质燃料油

57号燃料油是5~7号燃料油吗

2007年国内燃料油进口消费地区中,山东省靠着33%或者1/3强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名列前茅(众多燃料油流向地方炼油厂,用于延迟焦化等装置的原料,进行二次加工,生成汽油,柴油,液化气等产品),而广东省仅以28%的比例屈居第二位,第三是位于华中的天津市,比例是11%。2007年全年华东地区(包括长三角地区和山东、福建)燃料油累计进口量高达1198.1万吨,同比上涨9.16%,历史上首次超过华南,成为中国燃料油进口新的第一重心。

从总体上来不恰当看,2007年中国燃料油进口总量锐减13.66%至2411.6万吨,同比大跌381.55万吨或13.66%。其中,进口内容来源地前四名依次为俄罗斯、南韩、委内瑞拉以及新加坡,数量分别为448.21万吨、414.86万吨、337万吨以及207.22万吨。 自2004年8月25日上市以来,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和黄埔燃料油现货价格、新加坡燃料油现货价格、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和的走势保持了较强的相关性。实证统计研究表明,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与纽约原油期货价格的关联度达到87%,与广东黄埔燃料油现货价格的关联度达到%,与华东燃料油现货价格的关联度达到96.7%。燃料油期货价格在与周边市场高度相关的同时,也表现出其走势的独立性,表现为价格变动幅度较NYMEX原油与新加坡价格偏小,同时与国内现货市场之间表现出了很强的相关性。一方面反映了国内投资者对国际油价的不同看法,

燃料油是原油的下游产品,因此燃料油的价格走势与原油具有很强的相关性。2001~2003年间纽约商品WTI原油期货和新加坡燃料油现货市场180CST高硫燃料油的价格相关性高达94.09%。与原油一样,燃料油市场的特点是价格波动非常剧烈。以新加坡燃料油市场的180CST高硫燃料油为例, 2001年11月份FOB新加坡现货价格为每吨96美元左右,仅仅在13个月以后的2003年2月价格就上涨到210美元/吨,价格上涨幅度为118%。

进口燃料油计算公式

一般按下列公式计算

[(MOPS价格+贴水)×汇率×(1+关税税率)+消费税]×(1+增值税率)+其它费用

MOPS价格:以B/L提单日或NOR为基准,全月、2+1+2、2+0+3等方式计价

汇率:按当天的外汇牌价计算

增值税17%, 2011年暂定关税3%(7月1日起下调为1%)

消费税税率:燃料油适用税率每升0.8元,折合为每吨812元

其他费用:种类较多,根据情况可包含下列内容:进口代理费、港口费/码头费、仓储费、商检费、计驳费、卫生检查费、保险费、利息、城市建设费和教 育附加费、防洪费等

进口燃料油成本计算实例

提单日:2010年1月12日

MOPS价格:502.94美元 贴水:1.17美元 汇率:6.8 进口代理费:35元/吨 港口费:26元/吨 仓储费:30元/吨 商检费:2.4元/吨

总成本为:[(502.94+1.17)×6.8×(1+0.03)+812]×(1+0.17)+93.4=5174.46元

注:在现货贸易中,进口代理费、港口费、仓储费、商检费等根据港口、油库等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 指会员在帐户中确保合约履行的资金,是已经被占用的保证金。

(1)根据某一期货合约上市运行的不同阶段和持仓的不同数量制定不同的交易保证金收取标准。 燃料油期货合约持仓量变化时的交易保证金收取标准持仓总量(X) 交易保证金比例 X≤100万 8% 100万<X≤150万 10% 150万<X≤200万 12% X>200万 15% 注:X表示某一月份合约的双边持仓总量,单位:手。燃料油期货合约临近交割期时的交易保证金收取标准交易时间段交易保证金比例合约挂牌之日起 8% ,8% 交割月前第二月的第一个交易日起 10% ,10% 交割月前第二月的第十个交易日起 15%, 15% 交割月前第一月的第一个交易日起 20%, 20% 交割月前第一月的第十个交易日起 30% ,30% 最后交易日前二个交易日起 40% 。

(2)燃料油期货合约的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8%。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可以调整交易保证金。 当某燃料油期货合约连续三个交易日(即交易日)的累计涨跌幅达到12%;或连续四个交易日(即交易日)的累计涨跌幅达到14%;或连续五个交易日(即交易日)的累计涨跌幅达到16%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取单边或双边、同比例或不同比例、部分会员或全部会员提高交易保证金,限制部分会员或全部会员出金,暂停部分会员或全部会员开新仓,调整涨跌停板的幅度,限期平仓,强行平仓等措施中的一种或多种措施,但调整后的涨跌停板幅度不超过20%。

的政策

是指商务部2010年第57号《公告》中提到的民营企业进口燃料油

全是凝点在10°C以上的重油

5#和7#都是车用轻柴,不算燃料油。

但是,很多民营油企进口的燃料油是故意把中东的好柴油里面掺航煤和杂质,让好柴油达不到轻柴标准,以57燃料油名称进口,偷漏关税,回来以后再炼化销售。

生物燃油 是什么?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为了应对石油危机和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石油替代和节约,促进替代能源的发展,实践证明这些政策是十分有效的。

(1)《15年能源政策与节约法案》

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汽车的普及,到70年代初期美国交通运输部门的石油消费量已经达到4.5亿吨,占全国石油消费总量的53%,并且仍然保持着6%的增长速度在继续增长。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石油产量在11年达到高峰,连续几年下降,国内石油消费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急剧上升,美国需要新的能源政策指导能源生产和消费。

15年9月国会通过了《15年能源政策与节约法案》,12月正式签署法案。美国实施该法案的目的是通过价格激励国内石油产量增长、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和改进汽车燃油效率。在改进汽车燃油效率方面,建立了《公司平均燃料经济(the 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CAFE)标准,强制增加平均汽车燃油效率[107]。标准设置了两阶段的目标:18年公司平均燃油效率达到每加仑燃油行驶18英里里程,1985年达到每加仑燃油行驶27.5英里里程的目标。该法案实施后,汽车制造商生产和销售转向微型车和紧凑型汽车。17~1991年,新的微型汽车、小型汽车、紧凑型汽车和中型汽车的市场份额从 73%上升到 85%。相反,同一时期新的大型汽车的市场份额从 25%下降到14%[108]。

(2)《17年能源部组织法案》

在70年代前的20多年里,美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非常快,能源进口不断增加,因为没有综合性能源管理部门,对危机的应对显得十分迟缓。11年尼克松总统意识到,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得到改变,美国现在的能源挑战可能演变成能源危机。总统要求国会授权成立内阁级别的能源和自然部,负责能源政策和管理以及能源研究和开发。13年4月18日,尼克松总统注意到美国人口只有世界人口的6%,却消耗了世界三分之一的能源,他预测在不远的将来美国就会面临能源短缺和价格上涨。总统再次呼吁建立内阁级别的能源和自然部,该提议被国会搁置。总统转为立即设立了负责白宫咨询的特别能源委员会和在各部门之间协调能源议题和分析的能源政策办公室。13年9月尼克松总统再次呼吁国会授权成立能源和自然部,不幸的是10月6日中东战争爆发,美国因支持以色列而受到阿拉伯国家石油禁运,造成能源短缺。13年12月尼克松总统又在白宫行政办公室中成立了联邦能源办公室,负责分配减少了的石油供应和控制石油价格。联邦能源办公室成立后就启动成立独立联邦能源管理部门的立法程序,13年9月和14年3月国会两院分别通过了成立一个过渡性办公室的法案,5月尼克松总统签署了成立联邦能源管理局临时机构的法律。联邦能源管理局负责能源信息和分析,石油分配和定价,战略石油储备,能源节约和能源石油效率等事项。法律规定该管理局只能存在两年,14年国会又通过立法,使该机构有效期延长到17年12月。14年福特继任总统后继续推动国家能源管理部门的重组,成立了能源研究和开发管理局和国家能源委员会[109]。16年选举,候选人卡特指责福特没有完整的国家能源政策,许诺继续进行联邦能源管理部门重组,建议成立内阁级别的能源部。卡特继任总统后给国会提交了国家能源,其中包括成立能源部的建议。

17年5月和6月国会两院分别通过了《17年能源部组织法案》,8月总统签署了法案。要求将联邦中与能源相关的职责统一到一个单一的、内阁级别的组织中。17年10月1日能源部正式成立,能源部合并了国家能源管理局与能源研究和开发管理局,农业部、商业部、交通部、住宅和城市发展部的相关功能也转移到能源部。内政部的电力市场管理功能和国防部的海军石油储备和油页岩储备项目也转移到新的能源部。能源部初期的职责只是制定综合能源政策和实施能源开发,80年代早期能源管理成为能源部的主要职责。目前能源部的职责是通过可靠的、可负担的和环境友好的能源多元化的供应和输送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开发创新性的能源科学和技术,确保核武器库的安全可靠。

(3)《18年发电厂和工业燃料使用法案》

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石油和天然气清洁低廉的价格,美国国内建设了许多以石油和天然气为燃料的发电厂,石油和天然气在电厂燃料消费中的比例达到35%。电力部门的石油消费从60年代初的1200万吨迅速增长到13年7700万吨,几乎占到了当年美国石油消费总量10%。而且增长速度如此之快,威胁到国家的石油安全。

18年11月,国会通过了《18年发电厂和工业燃料使用法案》,目的是限制使用石油(包括油品)和天然气作为燃料的发电厂的建设,通过鼓励在发电厂使用煤炭和替代燃料,提升国家能源安全水平。法案实施以后,新建的发电厂都是以煤炭和核作为燃料的发电厂,原有的以石油和天然气为燃料的发电厂也保留为调节电网高峰和低谷的调峰发电场[108]。结果发电厂石油消费从18年高峰时的8700万吨下降到1985年的2390万吨,极大地减少了发电部门的石油消耗。

(4)《1981年取消石油价格和分配管制法案》

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由于物资短缺和通货膨胀造成美圆贬值,美国经济出现衰退。10年总统签署《经济稳定法案》,旨在稳定价格、租金、工资、薪水、利率、股息和其他相关事项。建立优先使用和分配石油产品,包括进口石油,颁布确定工资、价格等水平的标准指南。同年,美国石油产量到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美国国内石油价格和石油进口被允许有大幅度的增加。12年美国开始出现原油短缺的征兆,虽然这年春天占美国三分之二石油产量的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石油产量达到了最大生产能力,但是当年仍然存在夏天的汽油短缺和冬天的燃料油短缺。13年4月美国取消了进口石油配额体系,改为通过进口许可费和关税体系管理进口石油。13年8月,美国开始对老油田生产的石油实行价格管制,其他石油不在管制范围之列。13年10月,阿拉伯国家实施石油禁运,欧佩克的油价几乎涨了四倍,美国国内仍然维持着价格控制。为了应对阿拉伯国家的石油禁运,13年12月,《紧急石油分配法案》开始生效,同时根据该法案颁布了联邦能源管理行政法令。该法令对原油产量建立了两级价格机制,进行管制。15年,福特总统签署《能源政策与节约法案》,目的是通过价格激励国内石油生产、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和改善汽车燃油效率。法案再次提高了两类油价的水平,但与国际油价仍然有4~5美圆的差距。美国价格管制实施了大约10年时间,由于当时美国国内石油价格只相当于国际油价的一半,造成美国国内石油产量持续下降和勘探活动减缓。国内的低油价也变相地鼓励了石油消费,石油消费量在18年达到创纪录的高峰。

1981年1月,里根总统签署《解除石油价格和分配管制法案》,结束了对油价的控制。自70年代早期以来,第一次美国国内油价上升到世界市场水平。该法案也同时设置了分阶段放松对石油产品进口的控制。法案实施后,由于高油价,使许多老旧的、低效的小型炼油厂不再具有竞争力而被迫关闭。从1981年初到1985年,美国炼油厂数减少了101家,炼油能力减少了300万桶/每天[108]。由于美国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密切接轨,鼓励石油公司增加了在美国国内的油气勘探和生产的投资。高油价促进了阿拉斯加的石油勘探开发,提高了阿拉斯加的石油产量,极大地减少了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5)《1992年能源政策法案》

1989年,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就任美国第41任总统,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为保护其在中东的石油利益而发起了对伊拉克的战争。伊拉克战争导致伊拉克和科威特油田被毁,世界石油供应不足,石油危机后持续了5年的低油价再次迅速上涨。为了应对国内能源供给紧张和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总统要求能源部长制订综合性的国家能源战略,应对可能的能源危机。1991年2月能源部完成了国家能源战略草案,并把其中的核心内容提交给了国会作为能源政策立法的建议。1992年10月8日,国会通过了《1992年能源政策法案》,10月24日,总统签署了法案。

法案的目的是重建美国能源市场[110]。强制实施最小代用税免除,鼓励国内石油生产,增加国内石油产量;强制替代交通燃料,在交通部门减少石油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取暖和制冷部门的石油消费。法案要求和私人汽车使用替代燃料到2000年至少达到10%、到2010年达到30%,天然气、电、甲醇、乙醇和煤液化燃料都作为汽车中替代石油的燃料;强制对新的联邦建筑和新的有联邦背景的建筑设置新的能源效率标准,对商业和工业建筑也提出相应能源效率要求,目的是减少燃料油的消费;支持和鼓励各种增加石油供应和减少石油消费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生物油是个广泛的概念,目前通常指生物燃料油,大部分是以醇类为基础配置。

应用于餐饮,食堂,工业燃料。

生物油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受多个因素影响,如原料种类、含水量、反应器类型、反应参数、产物收集方法等,但不同途径制得的生物油仍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如水分含量高、含颗粒杂质、黏度大、稳定性差、有腐蚀性等,这与传统石化燃料(柴油、汽油)有很大不同,也给生物油用于柴油机带来了很多困难。